跳出“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的怪圈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出台文件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越整越怪”的现象也在个别地区悄然“冒泡”,甚至出现“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的怪圈,这充分验证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存在顽固性、反复性。
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紧紧抓住了长期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命脉,为从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指明了方向,破除了以往束缚基层干部真抓实干手脚的藩篱。
上级有些部门把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在日常工作中,却经常事与愿违,甚至背道而驰。
比如,2019以来,中央先后两次专题发声,着力对文山会海进行大力整顿,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一方面切实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变相的“文山会海”却在微信中得以繁荣发展。随着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微信办公备受“青睐”,一项工作一个群,单位群、科室群、工作小组群、专项工作群等等层出不穷,一个基层干部的手机里十几二十个微信工作群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有些单位会议通知、工作安排等,统统在微信群里通知,基层干部稍不留神就错过了重要信息。有些部门甚至完全没有了“下班”的概念,不分昼夜的通过微信下达各种指令,已然模糊了工作和休息的界线。原本私人化的社交软件,逐渐演变成形式主义的“新舞台”,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有人说,形式主义的发生,有时是被“逼”出来的,其实不无道理。
近年来,上级部门经常委托第三方对精准扶贫、项目建设等工作进行验收,看似客观中立,但若没把握好尺度,更容易衍生出形式主义。备受追捧的第三方验收模式,催生了大量的验收业务,即便是正规的第三方测评公司都忙不过来,有时候就会聘请一些在校大学生或者是其他社会人员,匆忙组建的“草台班子”,业务能力、个人素质都无法胜任高标准的验收任务,他们对基层的工作也丝毫不了解、不接地气,验收结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偏重于“形”、忽略了“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级部门还是把第三方验收结果作为检验基层工作的唯一手段,就会倒逼基层去搞投机取巧,把心思花在如何验收“过关”上,一味地迎合验收的刚性要求,极易滋生巧于应付上级的形式主义问题。但如果验收出了问题,影响了整个地方的工作成效,问责的板子便落在身上了,因此基层干部明知这是一种形式主义,但也无可奈何。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形式主义的“变异”如果不能及时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不仅会让繁杂的基层工作“雪上加霜”,更有可能助长不良之风。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不言而喻,要彻底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牢牢抓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深挖根源,找准“病灶”。所谓的“头雁效应”首先要求“头雁”必须飞在前面,平时抓工作、严要求如此,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不能例外,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好头、作表率,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少一些“高姿态”的指示,多一些“俯下身”的情怀,少喊点口号、多干点实事,以上率下,真抓实干,让“头雁效应”形成“阵雁效应”。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简单做“加减法”。上下级要形成双向“良性互动”,双方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上级在制定决策时,多考量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防止政策制定和落实执行“脱节”。基层作为各项工作的“神经末梢”,不能以“减负”为借口而忽视具体工作的落实,要珍视并发扬共产党员的奋斗精神,学会自下而上“反弹琵琶”,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转化成“接地气”的落实方式,求真务实、履职尽责为老百姓干实事,让国家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切实增添群众福祉。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松绑”,是为了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工作,而不是“信马由缰”。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一方面,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有关规定,对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坚决零容忍,以制度的刚性约束确保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使“问责”成为基层工作的“助推器”。另一方面,必须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精准区分主观故意和客观无意,既要防止问责不严,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又要防止不分青红皂白地曲解意图,要采取“容纠并举”的形式,为基层干部撑腰鼓劲。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标本兼治、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定能“敲”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伪装”,让“四风”问题无处藏身。(里心镇365bet上网导航_bet878365_365bet直播 黄微)